BLOG

无声胜有声

如此不利的先天条件令李德熙的网球生涯被打上了大大的问号,而他在麻浦高中的启蒙教练也曾对弟子的网球潜力持怀疑态度。他表示:“当我第一次见到李德熙时,我认为听力障碍定会阻碍他成为伟大球员,我对此深信不疑。”

幸运的是,李德熙凭借自己的努力不断进步着。现在,李德熙已然成为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是18岁以下的职业选手中,排名第二高的球员。尽管还没有参加过任何ATP巡回赛和大满贯正赛,但他在挑战赛中已经有过亮眼表现。今年九月在台湾高雄的挑战赛中,他首次闯进决赛,随后又有了两次挑战赛四强的经历。如果他能继续进步,就会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网球这项复杂的运动,从而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话题再次回到“听觉”上。研究表明,人类对于声音刺激的反应速度远比视觉刺激要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类对于视觉刺激的平均反应时间是180-200毫秒,而对于声音刺激则是140-160毫秒。

球员的亲身体会进一步说明了这点。2003年温网期间,罗迪克就曾表示他在比赛中对回球的第一反应基于对声音的判断,而通过听球声,他方能第一时间感知来球的质量。罗迪克说道:“你可以感知对手的击球力量,如果对方的来球是浑重的平击球,那听起来就像是爆破的声音。这些信息都是用耳朵而不是眼睛来获取的,这是瞬间反应的一部分。我认为要想参与最高水平的网球竞争,就必须学会听清楚每一个来球的声音。”

而澳大利亚前双打球员托德·佩里(现在是一名教练)也表示,他经常通过听球员的击球声音来帮助球员提高水平。“当我指导球员时,我试图听清球与拍接触的声音,并会创造条件确保做到这一点。而且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球员的击球声音也大不相同。”佩里如是说。

蒂莫西·加尔韦在其开创性著作《网球:内心的游戏》一书中阐述了“专注于声音”对网球运动的意义,并指出通过专注于自己击球的声音,并将其“反馈”给大脑,从而源源不断地击出高质量的球。他在书中写道:“ 刻意记忆某些声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像人脑中安装了电脑,当球员打出扎实的正手球时,就可以记住击球的声音并能一次次地达到相同的击球效果。”所以,为了听清每一个来球的声音,运动员必须排除赛场上的一切干扰。

“女金刚”纳芙拉蒂诺娃就是球场噪音的坚决反对者,噪音使她完全听不到击球声。在1993年的美网上,从球场上空飞过的飞机曾影响到她的击球,她也表示了抗议。同样的问题也曾困扰过穆雷。在今年美网与锦织圭的交锋中,穆雷在第四盘第三局受到了球场顶棚发出的噪音干扰而错过了破发机会,最终未能进入四强。

综上所述,失聪对于聋哑运动员来说是一个致命缺陷。这里有一个最直接的案例。同样是穆雷,他曾提出,如果球员塞住耳朵或带上耳机打球,那他的对手将占尽优势,或许该球员仍能设法赢球,但一定会很困难。为了验证此假设,国际聋哑人体育联合会网球总监布尔兹曾和健全运动员进行了试验。在拿下首盘后,该健全运动员使用了耳塞并带上耳机,结果在第二盘较量中布尔兹笑到了最后。

#家庭,坚强后盾#

先天的缺陷使李德熙的人生之路布满荆棘,但他并没有退缩,他的父母更没有放弃,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如此。李德熙出生时,父亲李尚真正在服兵役,留下母亲朴美子独自照顾儿子。实际上父母俩早就感觉自己的孩子有些异常,只是一时不愿意就诊。

最终,在李德熙两岁时,母亲带着他去首尔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诊断结果是李德熙失聪了,什么也听不见。这对于朴美子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但她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去了姐姐那里,当她见到姐姐时,再也抑制不住悲伤,她不断的哭泣。“我本女子,为母则刚”,朴美子并没有消沉,悲伤只持续了大约一星期,父母俩决定从摸索残疾人的教育方法开始,勇敢向前,全心全意抚养儿子。

李德熙和妈妈

李德熙四岁时,父母将他送到忠州的一所聋哑学校学习,与其他住校生不同的是,李德熙得到了母亲更多的陪伴。朴美子不仅负责接送儿子,而且为了让孩子和正常人一样独立生活,她还让李德熙和健全人一起上学,并亲自教他说话以及唇语,在母亲的努力下,李德熙顺利完成了在聋哑学校的学习并在几年后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追逐梦想#

“当你觉得生活容易时,一定有人为你承担了这份不易”。李德熙的父母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因此,对李德熙来说,回报父母的最好方式就是活出梦想。

李德熙的父亲在高中时曾经在韩国体育节上创造过200米赛跑的纪录,他也将体育视为李德熙迈向成功的最佳途径。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李德熙不太可能去从事集体项目,因此父亲有意让李德熙从事高尔夫、射箭、射击等项目。但是当李德熙看过表哥打网球后,便从此“一网情深”。“我当时去看表哥打球,对网球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觉得自己也能做到。我表哥把球拍给我,我尝试了一些抽球,并由此爱上了这项运动。我真的迷上了网球,我喜欢挥拍的那种感觉。”李德熙说。

不仅仅是李德熙,他的父母同样是全情投入,在李德熙初期的网球生涯里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对此,朴美子谈道:“儿子打网球于我们而言是件极其严肃的事,这不是一种爱好,更不是为了好玩。当我和丈夫第一次见到德熙的启蒙教练时,当即就告诉他,我们来这儿不是为了玩,是出于对孩子的职业生涯以及未来人生道路的考虑,所以请您务必认真教球,如果他确实没有网球天赋,我们自然会放弃。”

然而,在展现天赋的同时,非议与偏见也纷至沓来。尽管李德熙在各个年龄段的比赛中不断取胜,但身边的教练和其他球员的家长都认为李德熙无法达到职业水准,他们总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层次的比赛球速很慢,所以他能应付,等到了职业赛场,面对更快的球速,李德熙将无法招架,因为他听不见。幸运的是,这对李德熙的父母来说都不是问题,他们试着不去理会这些批评,他们唯一希望的,是网球能帮助儿子融入正常人的生活。

#和你一样#

李德熙的成功,在职业网坛是独一无二的,但在美国的大学赛场上,不少聋哑以及有听力障碍的网球运动员同样做到了出类拔萃。佩吉·斯特琳格,这位为失聪儿童成立了全球基金会,并和自己的双打搭档一同为华盛顿大学效力的球员提出了一个猜想:即聋哑球员的先天劣势可以通过其相对更加敏锐的视觉来弥补。

“先天聋哑或者有听力障碍的球员通常都有更好的直觉,且较正常人而言,他们可以更容易地捕捉到对手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细微变化。因为当一种感官的功能缺失后,其他感官会变得更加敏感从而帮助他们弥补先天不足。如果我的猜想是正确的,那么这些运动员打球时就有了优势,因为他们可以凭借视觉更快更好地猜到对手的意图从而作出正确的决定。

在日常生活中,聋哑人需要借助助听器以及耳蜗,这些设备在残疾人奥运会中是被禁止使用的,因此在打网球时,聋哑运动员不得不适应“无声”的打球环境,他们也深知声音的重要性,因而对于声音在网球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有充分发言权。效力于美国佛罗里达海岸大学的伊万·平瑟尔就列举了因为没有助听器的帮助,自己无法得到及时的击球反馈进而在场上焦虑感陡增的例子。

“没有助听器使我在场上越发焦虑,我更喜欢戴着助听器打球,这让我更清楚地听到击球的声音,尤其当我打出好球的时候,当我听到球和拍弦扎实的撞击声时,这着实给了我自信。”他表示。

而效力于田纳西大学的艾米莉·汉斯特费尔也表示这种从有声到无声环境的转换有时令人沮丧:“ 备战残奥会时,我意识到我过去打球时一直依赖听觉,而不是视觉和触觉,我花了大约五个星期去养成新的习惯,我失去了听觉,就要更加依赖诸如视觉和触觉等其他感官”。

对于李德熙而言,这点就更加重要了,因此准确的预判成为了他的优势。正如李德熙的表哥兼教练郑孝宇所言,李德熙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利用眼睛观察对手的引拍动作,从而解读出对手会打出何种击球。这一点,与李德熙交手过的新西兰球员克里斯托弗·伦卡亦深表赞同。“他总是知道我要往哪儿打,我认为他不是在猜测我的球路,而是在解读我的意图。”去年接受记者采访时,伦卡如是说。

#成为最好的那一个#

成为世界第一一直是李德熙的目标。但目前他的目标是先成为韩国历史上最好的网球运动员,这就意味着他需要先超过前辈李亨泽——世界排名曾来到36位并收获了一座巡回赛冠军。

在亚洲,网球运动的受欢迎程度远不及棒球和足球,韩国目前也没有举办过任何ATP级别的赛事。不过,坐拥李德熙和排名104位的另一名新星郑泫的韩国网协,着实希望他们能帮助韩国队自2008年降级后重返戴维斯杯世界组。在新领导的带领下,网协希望借助新成立的基金会帮助像李德熙和郑泫这样的球员提升竞争力,并且让青少年球员拥有更好的训练条件,比如在冬训时确保球员能在更温暖的气候下训练

尽管前路艰难,但李德熙坚信听力的问题不会阻碍自己未来的发展:“这真的没那么重要。”但是,他也承认自己可能同样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身高的限制——如今长人如林且竞争激烈的男子网坛,对身体条件的要求越发苛刻,身高只有1米75的他,在这方面无疑处于劣势。在前五十选手中,只有排名第21位的费雷尔和他一样高,整个巡回赛中也只有6名球员身高在6尺以下。

李德熙的表哥一直作为教练和陪练伴随他参赛,并帮他规划行程,在他看来李德熙虽然有时会因为自己是巡回赛中最年轻的运动员之一而感到些许羞怯和害怕,但可贵的是他始终保持着极其乐观的态度,并能在和其他球员交流时很好地融入进去。而在比赛中,除了听不到线审界内界外的判罚外,李德熙不会遇到太大问题。

但是巡回赛中的一些其他规定对他而言挑战就是很大的挑战了。在每场比赛之后,如果媒体要求,那么球员必须出席新闻发布会。对于非语言的交流,李德熙驾轻就熟,然而正式的采访对他而言便成了棘手的问题。他必须要读懂记者的唇语,而记者也很难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在韩国体育节的一场赛后采访中,电视台甚至动用了字幕。

而在李德熙的经纪人看来,这也许会成为李德熙的优势,尤其是在商业赞助方面。第一个给予他支持的是韩国汽车制造业巨头现代公司。早在李德熙13岁时现代公司便与之合作,最近更是与他续约至2020年。现代公司表示,作为韩国颇具社会责任感的公司,他们有义务支持李德熙,他的出色表现以及所展现出的无畏精神同样激励着他们。

现代公司的鼎力相助使李德熙相比其他运动员获得了更稳定的经济来源,而李德熙的经纪人也希望随着今后资金投入力度的加大以及奖金赞助的增多,有朝一日李德熙能拥有一位全职教练和专职翻译。相信这一天不会遥远。

对于李德熙而言,尽管外卡赛未能夺冠,但他仍然有机会进入澳网正赛的争夺,那需要他在资格赛连胜三场。而随着他在挑战赛中的优异表现,他的排名将稳固攀升至前一百,届时他将能够依靠排名直接入围大满贯正赛。李德熙的成功,源自于他自身的天赋、乐观的性格、踏实勤勉的态度、对机会的把握以及他人的支持。至于先天缺陷,在其迈向成功的路上,根本微不足道。

原文链接:

http://mobile.nytimes.com/2016/11/22/sports/tennis/deaf-player-lee-duck-hee-south-korea.html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历史消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